“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青山对峙,伊水潺潺。1500多年来,洛阳龙门石窟静静地伫立在伊水河畔,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而当千年石窟跨越时空,与当代新潮数字化手段撞个满怀,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港澳暨东南亚媒体中原行”采风团走进龙门石窟,一览石窟造像群,领略龙门千年风华,聆听历史故事。

图为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石耀臣 摄)

历经千年,龙门石窟由于自然风化、历史原因及近代人为盗凿等原因,许多窟龛造像残缺不全,如何通过数字技术让残弱的窟龛造像得以焕发新生,是龙门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龙门石窟研究院持续加强文物保护数字化建设,在三维数字化方面,立足高精度数据库建设,助力石窟寺保护利用。三维扫描、VR体验、3D打印、虚拟展示……众多先进的数字手段轮番登场,让千年文物重现古韵芳华。

图为奉先寺北壁佛像虚拟复位3D高精度复制像。

2020年,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一比一3D打印复制的佛首造像顺利安放在了龙门石窟奉先寺北壁一尊等身立佛的残像上,佛首和残像的断面完全吻合,实现了造像的准确复位,使龙门石窟的千年文物以多种方式跨越时空,再次完整地出现在大众面前。

据介绍,根据窟龛造像残损严重、精美造像流失海内外等情况,龙门石窟研究院提出了“友好合作、多轨并一、数据聚合、成果共享”的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开创新时代“数据聚合”的流散文物保护利用“龙门模式”,以数字技术赋能龙门石窟焕发新生。

图为借用3D打印技术复原的佛首。

此外,龙门石窟研究院还将数字化工作与石窟寺的保护、考古、研究深度融合,启动了数字资源库建设,全力推进数字资源库建设及三维展示项目,高精度、永久性、科学全面地保存石窟信息资源,为石窟寺的保护修复提供强大的数据和形象支撑。

一招科技棋活,满盘古韵生辉。借助虚拟修复、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龙门石窟研究院多方式再现窟龛造像的宏伟与精美,让龙门石窟携带的丰富多元文化信息“走”出去、“活”起来,用现代科技讲好新时代的“龙门故事”。(王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