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投资者积极调整 应对“中国+1模式”

本报讯(才才编译)  了解外国企业在中国的新商业模式“中国+1”,在新冠危机以及中美贸易战影响下,他们正加快对中国业务投资计划的调整,除了降低投资比例和缩减产能,还积极寻找新的替代生产基地。

自2019年12月下旬爆发新冠疫情危机以来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并引发许多行业领域重大变化,其中被讨论最广泛就是全球供应链中断问题。尤其是新冠导致全球主要供应链中心之一的中国突然经济活动放慢,并导致影响世界各地工业陷入困境。(来自英国特许采购与供应协会的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1000位的公司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自2018年年中以来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中美贸易,使得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吸引力下降,因为有更高的生产成本等制约因素。这导致在中国的外国公司开始进行大规模反省审查,并修改其在中国的业务战略。

而被许多外国公司引用新商业模式之一就是“中国+1”。这意味着他们正调整在中国投资的计划,减少投资、缩减产能,并在其他国家寻找新的有潜力的生产基地,并为他们的业务构建一种全新的供应链。

帮助他们缓解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特别是在原材料和物流系统关联领域,除了在帮助他们降低业务风险外还能缩减在劳动力和税收等方面的运营成本。

而最近就看到明显的调整迹象,苹果计划让供应商将其在中国的产量削减15-30%,迫使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富士康必须寻找中国以外的其他替代生产基地。初步估计可能被转移到印度的是价值10亿美元的业务。苹果的另一家供应商和硕也计划转移一部分业务到越南。

与此同时,将中国作为其主要电池生产基地的韩国的LG,已计划投资约98亿美元,在印度尼西亚建立新的制造基地。另外,日本的马自达已将部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墨西哥。

但再回过头看看泰国时,不可否认在中国的外国公司所采取的“中国+1”模式可能会影响到泰国出口。作为泰国长期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出口占到泰国总体出口的10-12%。

如果再考虑到泰国对华出口前30种产品(占泰国对华出口总值的80%左右)时,其中近70%是原材料和零部件,特别是电子产品和相关行业(约20%)以及汽零部件零件(15%,包括作为汽车轮胎原料的的橡胶和橡胶产品)。这些供应链外国和中国公司都在中国建有生产基地。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的电子和汽车领域外国公司是最先采取“中国+1”政策的。包括多家中国公司也开始将部分产品从中国移出。照此估计,泰国相关领域产品出口将会受到影响。

在这种变化的情况下,出口商须做好准备,进行适应性调整外,还须制定业务风险。对此,我提供以下建议:1.密切跟踪合作伙伴的政策调整或新业务计划。2.升级生产线和产品,利用技术和创新提高竞争力。3.寻找新市场或新供应链合作伙伴。

但是,中国依旧是全球主要供应链国家,同样也是泰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因此,在执行政策时始终要保持平衡原则。在与中国供应链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下寻找并创造新的机会,从而分散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