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研究作物栽培出身,时刻与大面积生产、大数据稻麦诊断调控打交道、作研究、搞推广。作物种植面积与田块分布、水土资源状况、药肥使用情况、农机作业状况、粮食总产与单产、粮食物流加工与消费等,均有大数据的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说,准确的客观的农业大数据中,蕴含着潜在的有用的大信息,是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基础与重要参考,也是科技工作者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开展科技创新研究的驱动因子。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已从片面追求“量”的稳步增长逐步转向“质”的有效供给,为新时期大数据研究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张洪程认为,“质”的供给研究比“量”的供给研究要求更高。例如,为解决粮食安全,我国长期以来十分注重水稻高产品种选育与栽培,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生产效率的追求与消费需求的转变,水稻优质品种选育,与绿色优质高效栽培已成为重大需求。基于农业大数据与监测预警,掌握国家、省、市等不同尺度的优质水稻种植区域、种植面积、种植比例、品质等级、清洁生产状况等大数据,于政府而言可明晰推进举措,于种子企业而言可明晓市场格局,于稻米企业而言可精准知晓主体产地,于消费者而言可精准下单订购。

此外,张洪程强调,在农民数量下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崛起的今天,基于农业大数据与监测预警技术的创新突破,为众多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提供更精准、更全面、更可靠的大数据服务,已成为新的重大需求。

“大数据到哪里,科技精准服务就有可能到哪里。农业大数据与监测预警,不仅可以催生农业发展新动能,创建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而且可以提升农业供给质量,革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张洪程认为,大数据及其应用是一个发展前景美好的新型学科,相对于发展成熟的工业服务业大数据而言,农业大数据崛起不久,方兴未艾,需要大家一起来鼓与呼。

“用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农业大数据,是国家的重大需求,是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迫切需要。”张洪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