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山旅会举办10年,兴义入列世界地质公园,万峰林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在时代节点洞见——

一条河流与一个村庄的世纪之变

 

这是中国西南贵州,贵州西南兴义,珠江上游一条名叫纳灰河的三级支流,蜿蜒流过名叫纳灰的布依族村庄。村以河名,河以村名。在中国,这样的地方千千万。纳灰是布依语音译词,“纳”有水田之意,“灰”为溪流或河湾。纳灰村的特别之处在于,当地人依托水边村寨、河湾水田、自然山川和文化传承,以山村拥抱世界,走出了一条延续古老智慧、坚守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经由这条路,看一条河流与一个村庄之变,可见中国。

纳灰河流过万峰林 胡云江 摄

春的消息

多年以后,面对记者,万峰林下的布依族姑娘郎三妹,会多次回想起和乡邻去参加“中国旅游日”演出的那个上午。

那是2015年5月19日,万峰林下,微风轻拂。一段欢快的民族歌舞之后,时任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对外发布——“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今年10月,世界山地旅游大会将在万峰林举行。”

全球首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会聚各国政要、业界专家、企业嘉宾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为何选择在贵州西南的山地小城举办?

面对媒体采访,郎三妹当年说了一句极具地域特征和自信底气的反问——不该我家该哪家?

自信,一方面来自性格爽朗,更重要的因素,则是黔西南围绕以万峰林为代表的山地自然景观、良好气候生态和多彩民族文化,多年进行关于文化旅游、户外运动发展的探索,累积下了厚实的工作基础、群众基础。

“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万峰林 图/黔西南日报图库

绵延2000多平方公里、由2万多座奇峰组成的万峰林,是珠江上游最具特色、规模最大的锥状喀斯特峰林,也是黔西南近些年对外开放的自然标识和文旅发展的重要符号。纳灰村,是其间最具代表性的布依村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纳灰河沿岸纳灰、鱼龙等村寨,部分提前嗅到商机的群众,和全国很多城市的近郊乡村一样,自发探索“农家乐”模式的乡村旅游。

到世纪初的2001年,万峰林景区正式开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保护开发。

“观峰道2001年动工,开山炸石轰隆隆响,许多挖掘机还开到半山腰上,2002年就修通了。”郎三妹后来骑车去了一次,她感觉,站高一点看万峰林和纳灰村景色确实不同,脑中的想法好像也不同了。

游客在万峰林乘坐小火车观赏油菜花 刘朝富 摄

旅游产业富民,鼓了口袋,也拓了观念。

在那之后,各类全国性的攀岩、徒步、自行车等户外运动赛事陆续落地万峰林。短短几年时间,纳灰河沿线的纳灰、纳录、鱼龙、双生、乐立、万福等村寨,农家饭庄、民宿客栈、蔬菜花卉等产业百花齐放。

纳灰村在2013年荣膺中央电视台“中国最美乡村”桂冠,后来率先脱贫。倚靠奇绝景观,迎接时代东风,郎三妹的底气不一般,纳灰村的发展活力自然也不一般。

环万峰林国际山地自行车赛 魏浩然 摄

时间来到2015年3月,当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参加贵州代表团分组会议时说,国务院决定举办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次年起更名为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后文简称山旅会),要把举办权交给贵州。后来,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山旅会就在黔西南举行。

当年10月10日,首届山旅会在万峰林下开幕。万峰林景区乃至黔西南文旅,开启面向世界的发展步伐。

 

群峰下的美丽田园 王冬云 摄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用“黄小西吃晚饭”风趣地推介贵州的六个旅游景区。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要求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加快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黄小西吃晚饭”是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赤水丹霞、兴义万峰林、铜仁梵净山的谐音简称,万峰林位列其中,自然是全省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资源之一。

今年全国两会后不久,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批准全球18处地质公园入列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入选。这是继毕节织金洞之后,贵州省再一次获得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作为地质公园核心景区的万峰林,其“世界性”与“国际范”再添光彩。

 

夏的流量

今年夏天,到贵州避暑,成为社交媒体热词。

高原凉夏,流量密码。贵阳、黔西南、六盘水、毕节、安顺等省内城市成为各地游客避暑旅游的高分选项。

夏日傍晚,群山绵延分列,夕阳田园村庄,微风轻拂,阵阵稻香。连接兴义城区和万峰林景区之间,沿纳灰河蜿蜒的滨河生态产业长廊,观光、徒步、慢跑、骑行以及穿着民族服饰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大夏天居然能跑步,还能户外赏落日。”第一次来万峰林的四川游客刘强一家直叹不可思议。

 

群山连绵、万物青翠的万峰林 邓忠胜 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6%和12.4%,黔西南州累计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01%和13.81%。实际情形,万峰林下各类民宿,旺季客满是常态。

全州目前共有各类民宿客栈1100余家,其中较高品质的民宿477家。虽然万峰林区域就集中了超200家民宿,但依然存在结构性供给矛盾。

下纳灰村“大榕树下”客栈老板刘仁杰,是较早直接从事旅游接待的原住民。村里“民宿潮”兴起,刘仁杰第一时间捕捉商机,利用自家房屋位于纳灰河边、古榕树下的优势,在7年前办起了客栈。

“旺季的时候还是不够住。这几年万峰林的名气越来越大,各地游客很多,外国人也不少,前来投资兴办民宿的人越来越多。”在刘仁杰家周边,200米范围内就有不少于20家客栈。“每年都有一些外地客商来考察打探,看看哪家的房屋适合改造民宿、愿意出租。”

峰兮·半山民宿 图/黔西南日报图库

位于万峰林纳灰村的“峰兮·半山”与万福村的“榕宿”被评定为“全国甲级民宿”。一个景区同时拥有两家“全国甲级民宿”,这在全省绝无仅有,全国也不多见。

2016年开始至今,“峰兮·半山”投资人李明波,以“峰兮”为品牌,在万峰林区域兴建了多个高品质民宿项目。榕宿主理人苏荣梅旅居新加坡20余年,多年来始终怀揣着回归乡村的田园梦。

“来到万峰林,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里太美了,我觉得这里是梦想可以照进现实的地方。”于是,苏梅荣留了下来、开办民宿,融入这方山水。

“每当我登上屋顶露台眺望远处的峰林和稻田,总能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静谧和广阔。”首届山旅会那年,福建人苏秋烟来过万峰林、一见倾心,2022年故地重游,索性下决心在这里开办民宿。

推窗入画的悦栖里民宿 图/兴义旅游

各地投资人看中万峰林,虽各有考量,但有一条共通——这里世界级的资源正在被世界认识、被世人知道,让怀着物质、精神需求的人们相继奔赴。

有人来,就有商机。要人来,先得让人知。

近几年,黔西南瞄准国内目标市场,高频次在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区、华中、华东和华北积极开展文旅推介。同时,立足黔边城市带上的桥头堡和地处“贵阳-安顺黄果树-兴义万峰林-云南昆明-东南亚”黄金旅游线上重要节点的定位,奋力推动对外互联互通,大力拓展国际旅游市场。

8月9日,3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来到黔西南,开启为期10天的贵州研学之旅。

稻香阵阵的夏日万峰林

9月18日,新加坡200人旅游团从贵阳转道兴义万峰林、马岭河峡谷,这是目前最大的新加坡游客入境团。

这些向着万峰林奔赴的人们,有的出生海外或幼时即旅居海外,有的肤色不同、文化不同,他们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首站都选择了贵州,来到万峰林下。

 

秋的盛会

今年9月23日,2024年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暨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周年研讨会在兴义开幕,彰显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对黔西南的重视和关注。

“这里为观察海洋生物从近岸栖息到深海转变提供了重要窗口……”虽然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公报确认兴义入列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但这个秋天的盛会,依然令人期待。

会上,兴义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揭牌并宣布开园。

2024年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暨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周年研讨会在兴义开幕 刘超 摄

兴义入列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国内业界嘉宾、学界专家齐聚万峰林,实地考察、交流研讨,发表《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发展建设20周年兴义宣言》,这是万峰林与世界深情拥抱,向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迈出的重要一步。

万峰林在秋日举办国际盛会,始于郎三妹多年后仍多次回想起的另一个上午——10年前的10月10日,首届山旅会在家门口开幕。大会发布《国际山地旅游贵州宣言》。在互通互鉴中,黔西南进一步明晰了喀斯特山地旅游资源的世界性定位和区域山地旅游发展路径。

此后连续多年,每年秋天,大会如约举行。

2016年,大会发布《世界旅游减贫贵州宣言》,文旅产业加速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注入产业动力。

2017年,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在兴义揭牌成立,这是首个在内地小城成立的国际组织,开启山地旅游国际合作新征程。

2018年,举办亚洲山地竞速赛、全国攀岩锦标赛等系列高水平国际赛事,成为国际化水平最高的一次盛会。

2019年,大会发布贵州省山地旅游系列标准及《黔西南州山地旅游标准体系》,黔西南成为全国首个发布实施山地旅游标准体系的地级市(州)。

2023年,发布《RCEP框架下山地旅游合作与发展报告》,黔西南入选国际山地温泉康养旅游先行示范点、国际山地徒步旅游示范线路。

2023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开幕式现场 魏浩然 摄

2015至2024,山旅会走过10年。加上今年9月26日开幕的大会,山旅会举行8届,7届在万峰林。10年间,随着交通瓶颈陆续破除、旅游设施持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客源市场逐渐拓展,黔西南旅游步入发展快车道,围绕“世界地质公园、醉美诗酒田园、和谐布依家园、户外运动乐园”定位,以争创国家AAAAA级景区为契机,万峰林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

去年山旅会期间的一幕让人印象深刻——纳灰村,中外游客相聚围炉煮茶。几位尼泊尔游客唱起家乡民歌《木棉花开》,他们身边的布依族、苗族青年,一边鼓掌一遍哼唱应和。虽然语言不通,但在欢快的氛围中,两国青年的交流,为万峰林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写下特别注脚。

 

冬的回响

黔西南地处北纬25度、云贵高原南端,是中国气象学会认证的“中国四季康养之都”。高海拔凉夏、低纬度冬暖的气候特征,导致万峰林的冬天很短。冬至前后,油菜花陆续开放,到农历春节,已经是满目金黄。

万峰林纳灰河乡村振兴滨河生态产业长廊 胡云江 摄

去年,从兴义城区出发,一条向着万峰林延伸的20余公里滨河生态产业长廊建成,长廊连接城市与乡村、城区与景区,纵贯4.6平方公里的万峰林核心区,沿线串接起十余个村庄和数十个文、体、旅业态。盛夏和深冬能开展马拉松的城市并不多,得益于气候优势,滨河生态产业长廊,成为各地户外运动爱好打卡的路跑胜地。

2023万峰林半程马拉松赛 原点 摄

2023年9月,万峰林半程马拉松在这里首跑,即打响路跑品牌。一年来,全州以“万峰林马拉松”为龙头的各类路跑赛事达141场,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300余场,直接参加赛事人员近15万人。连续举办的滑翔、速降、登山、攀岩、漂流、浆板等特色山地旅游赛事,以及全国性青少年足球、棒垒球赛事,也让越来越多喜欢户外运动的人们热情奔赴。

 

2024年中国百城桨板公开赛 杨恒 摄

“这是全球范围内最优秀、最独特的地质公园之一,充分体现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理念和愿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实地考核评估的专家新名·阿津子到万峰林后,对这里的乡村田园图景赞不绝口,对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给予高度评价。“世界地质公园的理念和愿景,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矿业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构造地质学博士彭纪超在转述专家组的评估意见时表示,专家们最看重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的一点是,这里城镇村庄广布于“公园”之中,多民族群众世代在“公园”里耕织劳作、生存发展。这一显著特征,集中地体现于万峰林。

地处万峰林腹地的上纳灰村 张霆 摄

布依人家,临水而居,自有一套与山水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纳灰河蜿蜒流过之处,群峰矗立、沃野千里,村庄点缀、生机盎然——春有百花盛开,夏有稻浪翻滚,秋有丰收景象,到了深冬,则是一片菜花金黄。

先民们千百年来创造、保护、传承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明,以及旅游休闲、户外运动、旅居康养等发展实践,在滨河生态产业长廊一线串珠成链、高度融合。在世界级的地理、气候资源之外,基于生存、生产、发展探索所留下的人文积淀,更是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应有的丰富内涵。

“跟着赛事去旅行,奔向景区去运动。”如今的万峰林,文体旅高度融合,正成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加速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向前发展。

奔跑在画中 原点 摄

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古老智慧与生态文明相遇,在蛰伏的大山苏醒之后,穿透时空,发出时代回响。多年以后,面对记者,郎三妹反复回想起那个遥远的上午,她还反复说起,冬至油菜花开的时候,万峰林其实已经提前进入了春天。(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龙波)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邓忠胜 李   颖 
本期二审:魏浩然 彭原清
编务终审:邓伯祥